游泳是一项备受欢迎的运动。长期坚持游泳锻炼,能够使肌肉的力量、速度、耐力和关节的灵活性都得到提高。对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而言,游泳可以使心脏体积运动性增大,心肌收缩变得有力,安静时心率减慢,每次搏动输出量增加,血管壁增厚,弹性加大,心血管系统的效率得到提高。同时在游泳的过程中与水产生抗阻力,具有减肥、保持体型的功效,进而有利于控制血压、血脂、血糖等。
需要提醒的是,游泳也会造成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突然升高,有诱发脑卒中的潜在危险。同时。游泳运动量大,心脏病患者在运动状态下可能会出现血液供应不上,出现冠状动脉缺血、血管痉挛等现象,进而可能引发心肌梗死、猝死。为此,心血管疾病患者游泳应谨慎从事,把握好以下三个重要环节。
让体检结果告诉您能否游泳
游泳前体检,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要有充分认识。高血压患者,特别是顽固性的高血压患者,药物难以控制者,游泳有诱发脑卒中的潜在危险,应绝对避免。心脏病者游泳更要慎重,如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、风湿性瓣膜病、冠心病、较严重的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,对游泳应“敬而远之”。
入水前充分准备
即便是在夏天,也应先热身10~15分钟,活动关节以及各部位肌肉,防止入水过冷而抽筋。穿着合身的
游泳衣裤、游泳帽及准备游泳眼镜、耳塞、浮体物品、鼻夹等。
游泳前要稍微补充一些能量,但勿饮酒。酒后血管是扩张的,游泳时会使血管加速收缩,这样会使人产生不适感,而且酒后游泳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;另外,酒精能抑制肝正常生理功能,妨碍体内葡萄糖转化及储备,从而发生意外。同时,因酒精会影响大脑的判断能力,而增加游泳意外的发生机会。
选择游泳时间和场所
不要在进餐前后立即游泳,因为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,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晕乏力等意外情况;饱腹游泳会影响消化功能,还会产生胃痉挛,甚至呕吐、腹痛现象;游泳后也不要马上进食,剧烈运动后也不要游泳,不然使心脏加重负担,体温的急剧下降,会抵抗力减弱,引起感冒、咽喉炎等。患了感冒,尤其是病毒性感冒患者,游泳可能会诱发心肌炎、肺部感染等并发症。
此外,游泳还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。一般来说,长时间游泳会引起心动过速和肌肉劳损,从而导致头晕、胸闷,因此游泳时间不宜过久。此外,水温要适宜。水温过凉会造成皮肤血管收缩,肤色呈苍白,而一旦体温热散大于热发,便会出现鸡皮疙瘩和寒战现象。而这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,这些反应则会造成回心血量的剧烈变化,这种刺激有可能是致命的。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游泳场所和时间,有适宜的水温,避免不必要的风险。
(作者为上海市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)